日期:2025-07-23 14:23:14
1965年11月,国民党军再次派遣两艘“永”字号舰艇进入我海域进行骚扰。这些舰艇曾在之前抓捕过我沿海渔民,对渔民的侵扰让皮定均司令员愤怒异常。得知这一消息后,皮定均气愤地低声说道:“这一次,绝不能错过机会,务必让这两艘舰艇成为海底的鱼饵!”
李正华作为皮定均的秘书,曾在其身边工作长达8年,见证了司令员在处理敌情时的果敢与决断。李正华深知皮定均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态度,以及在复杂战场形势下,如何迅速作出果断决策。1962年,蒋介石集团趁着我国内经济困难之时,频繁发出挑衅,扬言要“点燃一把火”来扰乱大陆局势。福建的军民在中央指示下,积极备战,誓言“坚决不让敌人上来”,以此作为防卫口号。
皮定均司令员负责福建前线的作战部署,他亲自带领前线各守备连队的连长,乘坐海军护卫舰环绕岛屿,带领他们检查防线中可能的“漏洞”。有一天,李正华陪同司令员来到了厦门前线的滩头阵地,和守备连队指导员一起,认真听取了关于防御设施的汇报。
其中一位指导员提出了一个疑问:“沙滩上的石条岩和三角石,是否足以阻止敌人的坦克进攻?”此地海滩宽广,距离金门仅几公里,是敌人可能的登陆要点。为了验证这些防坦克障碍物的实际效果,皮定均决定调派坦克团几辆坦克进行实地测试。
展开剩余80%坦克到达后,皮定均指示坦克连长:“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向前冲,不怕颠簸,也不怕刮擦,甚至不怕翻车,要真刀真枪地试验!”经过激烈冲击,测试结果表明,规格过小的三角石根本无法起到阻挡作用,而标准规格的三角石却能够有效顶住坦克的底盘,使其履带空转,无法前进。
在总结会上,皮定均深有感触地对守备部队的团长和政委说:“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时期,依靠的就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战略思想。我们进行抗登陆作战,必须坚决不让敌人上来。既要加强防御阵地建设,又要拥有必胜的信心。”
由于皮定均的亲自督导,海防建设逐渐得到强化。从1963年到1965年,敌人先后策划过几次大规模登陆行动,但都被我方成功阻止。随着敌方阴谋的屡屡失败,他们开始转变策略,派出小股武装匪特,进行零星的骚扰破坏。他们甚至在渔棚里偷取破旧的碗碟,或者在岸边割几片大叶桉树皮,这些物品被作为所谓的“证据”,用来向台湾当局报告,伪造“敌后登陆”战功。
为了应对这些小股匪特的袭扰,皮定均命令士兵和民兵组成了昼夜巡逻的队伍,严防敌人进一步渗透。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皮定均决定主动出击,他明确表示:“我们不能被动等待敌人登陆,必须争取在海上就将他们消灭!”
1963年五一节,我海军在福建北部的海域成功打击了一支敌军小股匪特,缴获了一条海浪艇和艇长。李正华陪同皮定均审问了该艇的艇长,通过巧妙的问话,皮定均从艇长口中获得了大量的敌方情报。这些情报包括海浪艇的结构、如何避开我方雷达侦查、如何应对我军巡逻等重要细节。
根据这些情报,我方迅速行动,命令上海求新造船厂仿制了一款轻便的高速侦察艇,同时福建省委通过外汇从香港购买了美国制造的维纳斯操舟机。这些新型装备迅速投入使用,成为我方打击敌人的有力工具。
随着新装备的投入使用,我方不断取得战果,频繁打击敌人小股匪特的骚扰活动。某天,两个匪特被成功抓获,他们在审讯中惊恐地表示:“长官,我们是第二次被抓了!第一次是在东北被俘的,后来被释放,又被台湾的情报机构重金诱骗来这次作案。”
原来,这两名匪特分别曾在东北被我军俘获过一次,出狱后回到台湾,做了理发工作。此次,他们为了重金悬赏再次参与了特务活动。审讯时,他们表示,敌军的海上火力极其猛烈,几乎在瞬间就把他们的船打翻了,幸好被救上大陆后才得以保命,并承诺提供所有他们掌握的情报。
随着我军逐渐夺回主动权,1965年11月,皮定均再次收到情报,得知国民党的“永”字号舰艇又来我海域作乱。这两艘舰艇曾在先前的事件中抓捕了我方渔民,皮定均心中充满怒火。去年,这两艘舰艇抓捕我渔民后,等我军舰艇和远程火炮集结完毕,它们却迅速逃脱。这一次,皮定均决定不再忍让。
皮定均迅速召集作战指挥室,拿起海图指着敌舰的位置,果断决定:“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越快越好!”他边与作战人员商讨计划,边命令将此情报上报至总参,等待周总理的指示。
深夜,南航的舰队顺利集结在平潭码头,按计划有序登舰。同时,周总理批准了此次海上作战的指令。皮定均兴奋地表示:“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只看魏垣武他们如何在海上取得胜利了。”魏垣武是平潭水警区的指挥员,曾是皮定均的老部下,皮定均对他充满信任。魏垣武提出的战术是利用夜幕掩护,悄无声息地绕到敌舰背后,发起突然袭击。
几小时后,敌舰频繁发出无线电求救:“侧后遇到共军袭击!我们的舰船多处中弹起火!”这时,周总理从北京亲自打来电话,询问战况。皮定均满怀激动地简报战斗进展,并向总理保证:“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清晨,战局传来捷报:“‘永昌号’中鱼雷沉没,‘永泰号’带伤逃回乌坵!”这一消息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全体人民的骄傲。
1963年秋,皮定均提出在沿海黄土石上充分利用独立石构筑隐蔽火力点。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缺乏经验,工兵们经常破坏掉天然石皮的伪装,导致火力点暴露位置。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皮定均亲自带领工兵干部前往福建的惠安县,拜访了当地的老石匠,向他们请教经验。
经过多次咨询,皮定均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使用天然石皮修补破损的独立石,使其保持伪装效果。在完成这一工艺后,部队施工时的隐蔽性大大提高。几个月后,在一次展览上,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本看似毫不起眼的独立石,竟然隐藏着一挺轻机枪,绕石一圈根本看不出任何异常。
李正华作为皮定均的贴身秘书,亲眼见证了皮定均在捍卫海防、应对敌军登陆威胁方面的巨大贡献。这些经历也让李正华更加钦佩皮定均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战斗信念。
发布于:天津市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